欧米茄研发防水手表的历史在表坛里面算是满超前的,例如他们早在1932年就推出具有双重表壳的Marine防水表,在当年多数手表几乎都不防水的情况下,这款Marine曾经过实验无论在73米或135米水深环境下都能确保手表不会进水而损坏。
▲1932年欧米茄推出的Marine双重表壳防水表。
而在1957年时,欧米茄除了催生出超霸、铁霸等知名表款,还有海马这款强调防水甚至潜水性能的名作也在同年诞生;后来品牌还在1968年和法国潜水研究公司COMEX合作潜水计画,计画中有两位潜水员佩戴海马300潜水表潜到海平面下365米,一度创下手表的深潜纪录。
▲搭配强化玻璃以及双重表冠的Ploprof潜水表。
紧接着在1970年,欧米茄利用一整块不锈钢打造表壳,搭配强化玻璃以及双重表冠等设计,开创出潜水性能达到600米的海马潜水表,这也就是Ploprof潜水表的滥觞。1993年欧米茄推出海马潜水300米系列,这款表前两年刚好满25周年,优异规格和高CP值让它成为近年市场的宠儿,而1993年的原版当初其实是以全球首款可在水下环境操作计时按把的机械天文台手表闯出名号,可见它的防水规格又有了深度进化。
▲1993年海马潜水300米首度问世。
到了两千年后,欧米茄又在2005年开创出现在大家很熟悉的海马Planet Ocean系列,这系列除了防水深度拉高到600米,同时还全线引进了品牌着名的同轴擒纵机芯,后续系列更在结合陶瓷圈之后展现出更先进耐用的水准。以上大概就是欧米茄旗下防水手表的重要演进历程,可以看出品牌对于手表的防水能力还满重视的,也会不断改良和优化设计水准及规格,让海马家族成为目前许多人在挑选潜水表时的主要口袋名单之一。
▲2005年海马Planet Ocean将防水性能推进到600米的高水准。
海马系列热门潜水表包括Planet Ocean 600米以及海马潜水300米等之所以受到市场喜欢,除了推出市面都有好一阵子的历史、口碑受肯定之外,它们的规格和性能更是背后的关键因素,那么通常一款海马潜水表会有哪些不可或缺的必备元素呢?通常可以在它们身上找到以下这些特征:
★防水性
欧米茄会根据国际标准测试潜水表的防水性,每款潜水表在测试时都会在帐面上的防水能力往上提升25%作为过关标准,例如一款海马潜水表的防水性能为300米,那么实际上它在测试时必须确保能防水到375米的程度才算过关。而根据目前欧米茄愈来愈普遍的大师天文台认证机芯检测标准,只要搭载这种高规机芯的手表都必须确保表壳内部结构不会渗水才能推出市面。
★排氦阀
针对专业防水性能的潜水表,排氦阀的设置有其必要性,因为当潜水员下潜到一定的深度,潜水舱内部的气体会渗透到手表内部,若没有在返回水面的过程中适时排出气体,那么可能会因为聚集过多气体导致手表被撑爆,因此Planet Ocean 600米以及海马潜水300米等系列手表上都装载了排氦阀装置以确保手表的安全。
★单向旋转表圈
潜水员可以透过旋转表圈来计算自己在水下停留的时间,至于单向设计则可以确保他们即使在潜水过程中误触表圈,计算水下停留时间时也只会提前而不会延后威胁生命安全。
★夜光涂层时标、刻度和指针
水下环境不比陆地,随着下潜的深度愈深,能见度也愈差,这时候手表如果没有加上夜光涂层,那么戴了等于白戴,所以海马系列潜水表通常在时标、刻度和指针这些地方都会填上夜光涂层,即使在黑暗环境中,手表还是可以发挥显示时间的作用。
★金属链带延长装置
潜水员会将潜水表佩戴在潜水衣外,这时手表链带和一般直接戴在手上时的长度就必须有所调整,欧米茄会替海马潜水表配置可以延长或缩紧的调节装置,确保手表能牢固系于手上。
★防水按把
在海马潜水表中有部分计时款式,为了让计时功能在水下也能照常操作,所以欧米茄针对手表的内外结构也做出了相应的设计,即使潜水员在水下想要操作计时功能,也不会因为按压按把导致手表内部进水。
★抗磁
潜水表需要抗磁这个概念乍看有点跳tone,但仔细想想潜水员其实在陆上、水上或船上都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电子装置,里面可能会有电磁作用,如果手表长时间近距离曝露在磁力环境中,很有可能导致手表出现走时误差,所以这时候提升手表的抗磁能力也是海马潜水表的要素之一。
★抗震&抗磨损
潜到水中探险时难免会与周遭环境有所接触,这时手表有可能会去磨到、撞到礁石或其他水中的物件,所以手表在水中也是必须有优异的抗震能力和抗磨损能力,例如现在海马潜水表就会配置硅游丝强化抗震能力以及陶瓷圈来提升手表外部的抗磨性能。
▲前几年欧米茄推出表圈升级为陶瓷材质的橘色海马Planet Ocean 600米手表。
以上这些都是欧米茄海马潜水表几乎都会具备的标准规格,单看每一项似乎有点稀松平常,但把它们集结起来就是一款能够通过类似ISO 6425等国际标准的专业潜水表,也因此造就品牌潜水表在水中可以来去自如的安心可靠感。
原创文章,作者:LNG复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gwatch.com/29872.html